浅谈精细化管理
来源:格尔木矿业公司 | 作者:朱先民 | 发布时间: 2022-05-23 | 1344 次浏览 | 分享到: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难的事情都是由简单的小事构成的,大的事业都是由细小的事构成的。当我们关注细节,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可以积累出巨大的成就。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如此。精细化管理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怎样理解精细化管理呢,以最简单的煮鸡蛋为例。假如我们问一问周围的人,你会煮鸡蛋吗?恐怕十有八九的人都不屑回答。在锅里放上水和鸡蛋,开火,煮上几分钟,关火取鸡蛋,然后再放凉水里冰一下,多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在日本的超市里,鸡蛋售出时会附赠一份说明书,介绍标准化的煮鸡蛋步骤:采用长宽高各4厘米的容器,加水50毫升左右,放入鸡蛋。1分钟左右水开,再过3分钟关火,利用余热再煮3分钟,凉水浸泡3分钟。结果对比,这样煮出来的鸡蛋,不但生熟适度,达到了最佳的营养状态,并且能节约4/5的水和2/3的热能。虽然是小事,却蕴含着大道理。只要我们关注细节、加以科学量化,制定合理的标准、流程,严格过程执行,就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精细化管理需要大家转变观念,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领悟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大家要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将我们日常简单的工作复杂化了,也不是给大家无谓地增加了工作量,而是通过实践经验积累,不断摸索总结出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错误或不符合要求等不良后果所带来的额外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升知识和技能,及时转变陈旧的观念和意识,充分认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理解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正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有所感,有所悟,才能有所为。

精细化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推进。“治大国如烹小鲜”,各项工作的推进不能盲目追求全方面管理、全过程控制,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贪多求全也会导致虎头蛇尾。重点要从一线和基础工作入手,每一个岗位、班组、部门要理清思路,合理定位,抓住主要工作和工作的主要环节。通过全员参与,讨论、总结,将工作计划详细分解,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将具体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做到精细、标准;将检查考核标准化,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有人监督落实;将完成的工作及时总结,分析步骤、过程,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改进,寻求最佳的解决方式。

精细化管理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要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的管理方式,使精细化管理变成“繁琐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标准化,如果只是单纯追求管理细化,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脱离工作实际情况,脱离一线实际情况,使管理工作超过了实际执行的限度,最终将其“束之高阁”,那精细化管理将无从谈起。精细化管理要“精”到什么标准、“细”到什么程度,也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到现场掌握情况、基层验证决策、过程监督执行、及时解决问题。

精细化管理需要落实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事后有总结的责任体系。我们在做好工作细节的划分和量化的同时,也要落实工作责任、标准、检查、总结等要求。首先,落实工作责任制是管理的基本要求。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人负责,要避免工作责权不明,推诿扯皮。其次,办事有标准就要求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流程、标准严格执行的,避免“差不多” “还凑合”的工作心态及工作作风。再次,工作有检查就是要求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去监督、检查或者考核,这是精细化工作目标实现的必要保证,而对标对表的检查,实质也是精细化的工作标准流程。最后,事后总结阶段,这是精细化管理总结经验、持续改进的基础,对于工作分工、执行、检查的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使之更加精细、合理、标准。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企业管理来讲,不断创新是永恒主题,精细化管理也是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是建立在个人业务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在班组、部门工作的不断合理化、标准化,建立在企业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所以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持之以恒的主题。对于个人而言,精细化管理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不断的学习,结合个人工作实际与经验,能科学合理、细致周到的理清工作思路,能养成个人严谨、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能培养个人高效、有序、良好的工作习惯。

总之,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个人适应当前激烈竞争工作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内在需求。所以我们应当全面深刻了解精细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我们个人,以及企业的深远意义。我们应当立足本职,放眼未来,把精细化管理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实际中去,充分发挥个人、班组、部门的作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新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  朱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