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参加财务部组织的培训后,对“成本管理”这个概念作了深入学习。突然想起年前回家的事来。在一次卫生大扫除过程中发现家里有个椅子坏掉了,我准备拿出门扔掉,老爸一看连忙阻止,边修边教训:“明明可以修好,为啥只想着扔了换新的?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觉得修起来太麻烦,不如买新的方便。”东西坏了、旧了,重新购买换新的,这是我们的一贯作法,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也是屡见不鲜。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提出成本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修旧利废”是促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一项有效的经营手段,同时也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不仅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值得称道的是,在近期公司班组建设推进工作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此项工作在一线生产单位正在有序开展。各单位都能根据工艺生产特点和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以降本增效为切入点,按照厉行节约、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能用不领新、能修不舍弃”,大力推行“修旧利废、降本增效”活动。
当然,成本管理不单单只包含“修旧利废”这一项内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部分,成本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长效的管理体系,以确保此项工作的持续性、长久性和有效性。
一、既重“量”的因素,又重“价”的因素。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会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节约资金。我们在实际运行中一定要做到既重“量”的因素,又重“价”的因素。“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节约理念是出于“量”的考虑,在此基础上,“价”的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尤其表现在我们的物资采购工作,一定要做到既保证“有效使用”,又兼顾“物美价廉”。
二、要重视生产过程制造成本的控制,也要重视采购、运输、销售、管理、财务等各项成本构成因子的系统控制。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关注重点一般在生产体系制造成本的控制。而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那么运营成本包含了生产、采购、运输、销售、管理、财务等各项费用,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本管理效果。就要对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比如采购性价比最好的设备、原材料等;加强运输途中的保管,减少物资损失;加强库房管理,应用物资超市化管理等手段,减少库房物资的损失、贬值、报废等。在管理方面,通过优化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定岗定员,保证员工队伍稳定和工作持续高效。
三、在关注“显性成本”的同时,也要对“隐性成本”综合考虑。在控制成本时,除了关注“显性成本”,即看得见的成本的同时,也要对潜在的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逐步做好企业成本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组织建设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以达到降低企业“隐性成本”的目的。
四、合理应运“战术性节约”,重视长远的“战略性收益”。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既要开展理性化的“战术性节约”,更要重视长远规划的“战略性”收益。企业内部节能降耗、厉行节约,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但同时,要从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角度去考虑。对于企业来讲,长远的“战略性收益”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五、应当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保障企业成本管理的持续性、长久性,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成本管理应该在企业各个部门各环节全面推行,全方位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制定节能降耗指标考核细则,将各类指标纳入各部门的月度绩效考核之中,层层分解落实目标。做好整个管理体系的组织、制度的保证,将成本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
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企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成本管理就是要从思想上崇尚俭朴,从思路上开拓进取,全方位、全员参与,围绕生产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关注技术革新和技术创造,以有效的管理体系,达到持续降低并控制成本的目的,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